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党建引领 质量强校 文化立校 特色兴校 教师发展 平安校园 信息公开 办公平台
你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师发展 > 专业素养
小班化教学规程
作者:  时间:2015-12-08  来源:

分类

规 程 要 求

预习导航

A

1

新授课前,教师应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,通过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学前自学情况。预习作业应包括三部分内容:复习旧知、尝试新知、质疑问难。

2

预习作业为学生个性化表达对新授内容的理解提供空间。鼓励学生尝试用文字、图示、图表、数据等多种方式表达。

3

教师在课前要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,分析学情,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。

4

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,在二次备课中基于学情需要进行课前调整,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学习活动,为每一层次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机会和更好发展提供可能。

合作学习

   B

1

教师应熟知合作学习的微观技术,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和运作方式在备课本上要有反映。

2

每节课要尽可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,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呈现多种类型,避免单一;恰当运用二人组、四人组、多人组等合作规模。

3

有效的合作学习时间不短于3分钟,充分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时间,掌握反馈信息,关注学生的讨论、分工、记录、汇报等行为的指导,促进每一个学生承担小组学习中的责任,重视学生共同行动、倾听与分享。

4

训练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同伴共同学习。

课堂提问

C

1

针对学情前测结果,问题设计要有难有易,兼顾不同指向,避免一直问同一层次问题,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适合的提问,课堂发言率要达到100%。

2

在备课本上标注所设计的深度思维问题,每一节课不少于1个深度思维问题。

3

对于深度思维问题,教师至少要有10秒以上甚至数分钟的侯答时间。

4

学生的思考遇到困难时,教师应优先考虑互动讨论而不急于引导、讲解或告诉,每个深度思维问题点叫三个以上的学生回答,特别关注中低层次学生达成度。

有效训练

D

1

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课堂训练时间,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本节课应学知识。

2

课堂训练的内容需反映在备课本上,设计的题型要尽可能丰富且有层次,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一定量的可供选择的作业。

3

建立学生错题册,追踪学生的错题情况。

及时辅导

E

1

课堂书面训练内容需当堂面批三分之一以上,对作业中的问题及时纠错。

2

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当天解决,属于理解性的问题当面解决。

3

分别对学习优秀和困难的学生有提升的方案。

4

下课后,教师在教室中停留一些时间,解决学生的疑问。

多元评价

F

1

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参与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搜集、整理、反思的评价过程,帮助学生发现进步,总结不足。

2

及时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,每个学生每周要得到至少一次正式的表扬,得到正式表扬的学生授予并记入成长档案袋。

3

重视对学业评价的质量分析,对学困生具体分析到个人。把学业评价的分析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。

反思提升

G

1

教师在备课本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、教学策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思,反思的重点是落实小班教学理念和学科教学有效性。

2

引导学生学后反思,在新授内容结束时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学习过程,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用各种方式总结回顾学习的方法,如概要图、图表等。

 

 
相关信息
    无相关信息